查看旧版网站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竞赛

江苏大学报:为了造就更多的好老师

日期:2020-12-15 点击:

  孟冬时节,窗外寒风瑟瑟,但三山楼八层的智慧教室里却暖意浓浓。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的决赛在这里开展得如火如荼,参赛教师用他们的激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用他们的魅力吸引了评委的眼球。
  本次竞赛历时两个月,于 9 月末启动,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经过学院层层选拔,共有26个单位的95位教师进入决赛。每位决赛选手赛前需提交10个时长为18-20分钟的课程教学节段教学设计及PPT;比赛前一天抽签确定出场顺序和参赛内容。历经三个比赛日的激烈角逐,最终 8 名教师分获新教师组、中级职称组、高级职称组、实验和临床教学组的一等奖。
  该赛事由教务处、人事处和工会联合举办,较以往比赛做了部分尝试,让人有“耳聪目明”之感。
竞赛评选添新招教学设计怎么样,课堂讲授效果好不好,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没有体现……这些由台下的学生和其他评委说了算。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评委席上坐着的不仅有专家评委和领导,还请来了一群学生,他们对台上老师的讲课表现就听、看、学等方面进行打分。
  本届比赛总结往届经验,保持优势,尝试创新。评委邀请了往届教学竞赛冠军代表,以“过来人”的身份参与评审;增加了优秀学生代表,体现了“以生为本、以本为本”的理念;首次设置监察员,全程监督保障了赛事公平公正;采用电脑随机抽签,确定选手参赛顺序及教学内容;开设现场直播,让更多师生参与到竞赛过程中。
  得知获得竞赛一等奖,外国语学院教师李霞非常高兴,她表示做教师没有比得到学生的认可更感到欣慰。学生评委叶雨馨点评,李老师的课在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综合训练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中西文化差异意识,让我在惊喜之余深感教书育人的伟大和不易。同样作为学生评委,谢宇超则有满满的自豪感:“能够参与到学校大事中,让我们本科生更增添了爱校荣校的集体荣誉感。”
  作为往届教学竞赛冠军评委,来自医学院的吴燕老师感触颇深。她说,这次新增的三个环节非常好,学生是教学的受益者,聘请本科生作为评委成员,充分体现了学校回归教育初心的理念与坚守;邀请督察员全程跟踪与监督教师上场顺序、课件抽签、评分过程以及最终奖项,尽可能体现了赛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还有对教学竞赛过程进行全程的网络直播,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参与到这一竞赛的过程中。
  来自机械学院的蔡杰是竞赛高级组一等奖获得者,在她看来,教师上课的质量与每位学生密切相关,教师教得好不好,能否入耳入脑入心,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担任评委,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会给参赛教师压力和动力;往届教学冠军加入评委队伍,可以从较高的角度来审视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往届冠军也是一种激励。
  “学生是教师讲课的受众,没有学生的评价,再优秀的课堂都显得苍白。学生做评委,是给教师的压力,也是给学校的动力,其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务处处长王谦道出了设置学生评委的重要性。
在竞赛中自我提升
“计算机学院的成静,讲台就是舞台,把复杂的计算机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让外行都听得津津有味;外国语学院的李霞,激情澎湃,哪怕是英文刚入门的学生都能被她的热情所点燃;汽车学院的蒋栋,由浅入深的讲课方式以及对知识点形象的比喻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这次教学竞赛中一些老师的表现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比赛虽已结束,可至今回忆起来,评委吴燕和谢宇超仍能娓娓道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竞赛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这是参赛选手的共识。
  李霞参加竞赛的作品是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以驱动、促成和评价三阶段为基础开展教学。注重与学生互动,采用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学院初赛到学校决赛近两个月时间里,李霞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法知识及技术知识得到了重构和提升,也进一步深化了对有效语言教学背后应蕴含人文教育与道德关怀的理解,“参赛的经历和成长,赛后的反思和感悟,都将反哺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让我在不断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方方是一等奖获得者,她参赛的课程为 《天朝的崩溃: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及影响》。在备课过程中,她首先做到“论从史出”,为此她查阅了大量史料案例,征引最新学术观点,力求思想性与科学性并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她沿循“清政府为什么要实施 ‘闭关’政策—— ‘闭关’ 政策的表现及影响——反思和启示”这一思路展开,并通过图片
和音像资料的直观展示,以及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选题时的矛盾、准备时的艰辛、现场抽签时的紧张……马方方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学习交流。比赛从初赛开始,各个环节充满挑战。学院组织教授专家现场听课,悉心指导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到板书与PPT,再到教态与仪表等,需要细细锤炼。这是难得的体验,也是鞭策,更是成长。
  “教学竞赛是以赛促教的好方法,我们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辨、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从被动灌输转换到主动探索。”实验组一等奖获得者电气学院吴翃轩和初级组一等奖的获得者蒋栋都表达出教学竞赛对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郑慧茹在竞赛中获得了实验和临床教学组一等奖,她说,经历这届教学大赛,我的视线延伸了、视野拓宽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比赛虽已结束,但在比赛过程中的收获,将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不断地促我进步、催我奋进!
  “教学竞赛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和成长平台。从节段筛选、资料收集、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整个过程都让我收获颇多。”蔡杰感触颇深。
  教学竞赛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究竟有多大作用,在王谦看来,教学竞赛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示和检阅,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次盛会,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尽管比赛只是随机抽取十分之一,准备的过程却丝毫不能懈怠;比赛结果固然是瞬时的,但备赛过程中的脱胎换骨,实际上形成了大量全新且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成果。这些教学成果将转换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丰厚积淀,使其生发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锐气。
思政元素成为评分标准
“这次教学竞赛中有很多主讲老师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切实发挥了课程思政的功能,在讲课中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寓思政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评委董德福教授说。
  马方方的课娓娓道来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带人们走进了那个愚昧无知的封闭年代,在春风化雨中巧妙地将历史、文化和民族元素传授给学生,恰如其分地做到了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合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马方方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既是历史课,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她通过主题探讨,把握历史教育的时代感,培养学生通过史实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指导学生坚定信念、丰盈学识,读懂自我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郑慧茹在准备竞赛课题时,看到密立根在油滴实验上花了十多年时间,做了上千次实验,终于成功精确测定电子电荷的背景资料,联想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与决心,因此在课程的引入及最后的总结中,都渗透了要有“久久为功、永不放弃”的理想信念。
  李霞以授课单元主题为切入点,积极将思政教育和“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责任担当。
  副校长梅强表示:“本次比赛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特别是评分标准新增了体现教书育人、包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这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举办教学竞赛的目的就是 ‘ 造就更多的好老师’,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加快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最终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本报记者 薛萍 程宸 教工记者 陶莎)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报 2020年12月15日

文章链接:http://ujsnewspaper.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556468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